还有一首是乐府诗《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
还有一首是乐府诗《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我。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上文一路叙事,连用八句仄韵,最后改用“累”、“归”两平韵,才转出全篇本意,原是久客思归之感。 读到这里才知道上文的小故事可能是为这个结句的意思而虚构的。
诗歌以韵转表意转的,这两首乐府可说是代表作。温庭筠这首《菩萨蛮》,文学体制和乐府不同,不能说是有意仿效的。但就词的转韵说,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的分片
词的体制和诗有很不相同的一点,就是它的分片。
绝大部分的词调都是一首分为几段。最普通的是分二段,也有分三段四段的。不分段的单片词像《竹枝词》、《十六字令》、《闲中好》、《纥那曲》等,在全部词调里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是词体的特点。在诗里,律诗、绝句都不分段;长篇古诗虽然字句多,叶韵往往变换,前后文意也常有许多变化,但总是自成一首。所以词的作法和读法是和诗不同的。
词为什么要分段?这只要看它分段的种种名称就可知道。词的一段叫一“片”,一片就是一遍,就是说,音乐奏过了一遍。乐奏一遍又叫一“阕”(乐终叫阕。从门。《说文解字》:“事已闭门也。”),所以片又叫阕。上片、下片又叫上阕、下阕。这和《诗经》的分“章”,古乐府的分“解”,都是音乐上的关系。(“片”又叫“叠”,叫“”但比较少用。)现代的歌曲也有叠两次或多次而合为一曲的,词的分片也和这情形一样。
词虽分数片,但仍是一首。它的上、下片的关系是同首,却又好像不是同首。以作法说,上片的末句要似合而又似起,下片的起句要似承而又似转。宋张炎《词源》“制曲”条说:“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过片就是指下片的开头。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也说:“过处多是自叙。若才高者方能发起别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看姜夔的《齐天乐·蟋蟀》词:
-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书曰“禹承唐、虞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图]
- 所重民、食、丧、祭【译文】所重视的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则[图]
-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图]
- 《薤露歌》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卓[图]
- 《云麓漫钞》载浙西出产的茶叶湖州最好江南常州的要差一点湖州茶[图]
- 白刃白晃晃的刀刃指刀很锋利蹈踩踏君子之强内圣才能外王解题本章[图]
- 按照楚国的地理所谓“汉北”在郧阳、淅川一带北面正靠着秦国商于[图]
- .丧葬礼仪中的妻妾之别婚丧嫁娶都是封建时代家庭中的重大事件礼[图]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图]
- 按龙伯国人长三十丈又东得大秦国人长十丈又东得佻国人长三丈五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