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投靠者的时候,曾国藩察言观色,细致分析,以求人尽其才;文采好的,就去做文案工作;有胆识、有谋略的,就派去打仗;学问好的,就派去校勘书籍;谨慎的就派去筹办粮饷。曾国藩仿佛有一双“火眼金睛”,他总是能准确地抓住人才,让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识人、辨人、用人,这套功夫,绝非一般官员可以企及的。
曾国藩还是一个号称“一宗宋儒,不废汉学”文人,所以他非常尊重大儒和学者。因此,他身边还笼络了一批如钱泰吉、刘毓崧、罗汝怀等大儒。曾国藩的幕府,就如同一个小朝廷一般。
曾国藩在学术上的造诣和他的权位结合起来,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他亲手培养了许多学生,提拔了很多士子,所以,他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当时就有许多人把他吹捧成所谓的“圣相”。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人。他人格精神力量十分强大,从年少时,他便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用以自我反省。曾国藩还特意留下了一本《家书》给自己的子孙。曾国藩在这本《家书》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自己的精神境界。
曾国藩还是后来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实,由于深受程朱理学的熏陶,曾国藩内心是鄙夷,甚至是厌恶维新派的。因为维新派“奉洋若神”。
然而,“洋船上下长江,几如无日无之”的景象,让曾国藩渐渐接受了一个词,叫“师夷自强”。
咸丰十年(1860)的时候,曾国藩曾在奏折中谈道:“将来师夷以造船制炮,尤可期永远之利。”第二年,他支持向洋人购买船炮,以“围剿”太平天国军。
湘军攻克安庆后,曾国藩开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军工厂——安庆军械所,专门制造洋枪洋炮。
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大清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平稳期,后世称这一时期为“同治中兴”。在这个事情,曾国藩开始加入了推行洋务的行列。
对此,曾国藩有清醒认识,他认为,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西方经济则是以商业为主。而且,曾国藩还从经济体制来分析了西方近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曾国藩认为,西方国家的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掌握了经济权,也就掌握政权,这就是资产阶级专政。
由于这样的深刻认识,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在上海购买机器,制造枪炮,可惜由于经费不足,制造局周转困难。次年,曾国藩据理力争,请朝廷特批一项专款,作为购买和制造轮船的费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才正常运转。
三年后,也就是同治七年(1868),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火轮出炉,船体长18.5丈,顺水时速达120华里。曾国藩将这艘火轮命名为“恬吉”。
“恬吉”号在吴淞口试航,到达南京后,曾国藩亲自登船感受。后来,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中国自强之道基于此。”
曾国藩认为,制造兵器、炮船,应该以培养中国人自己的能力为主,国人只有学会制造的原理和技术,才能真正认识到西方科学的重要性。可以说,曾国藩是把“师夷自强”的提法转化为了实践。
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