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通化KTV招聘网 > 通化热点资讯 > 通化学习/知识 >  【评析】这一则从生死两方面谈珍惜生命谈生命的价值一是重生轻死

【评析】这一则从生死两方面谈珍惜生命谈生命的价值一是重生轻死

2022-11-04 05:53:54 发布 浏览 790 次

【评析】

这一则从生死两方面谈珍惜生命,谈生命的价值。一是重生轻死。中国文化最为重视生命,在儒家思想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毁伤。所以有杀身取义,少有轻弃生命的自杀之举。他们更愿意相信上天有好生之德,生是天地自然中天经地义的事,而不正常的死亡则是对天地之义的违背。但天虽有好生之德,对一意求死之人也难有帮助,所以这里作者加以劝说,以免除有些人求死之心。二是生命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多造福,不造孽,不仅可以有利社会,而且是对天德的回报,可得上天的垂青、上天的赦免,免除灾祸。不能说这里没有迷信的成分,但其本意是相信天道,而天道信仰本身就包含着对正义的追求,因而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一四七则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吾所见亦多矣。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

]薄族:刻薄地对待族人。

]薄师:刻薄地对待师长。

刻薄地对待族人的人,一定没有好儿孙;刻薄地对待师长的人,一定没有优秀子弟;这种情形我已经见过很多。仗力欺人的人,必然会遇到比自己力量更大的敌人;仗势欺人的人,必然会遇到比自己势力更强的对手;这都是人所预料不及的事。

【评析】

作为一个社会人,要以公正、平和、自然的心态生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此才有可能构建一个相对和平安宁的社会。但有很多人的种种行为都有违于这种精神,其中一项即是刻薄,甚至对同族之人,对师长也表现出刻薄寡情的不义之举。同族是血缘最近的人,师长是最有恩于己的人,前者为寡情,后者为寡恩,不殃其身,必殃子孙、弟子。因为这种不义的情感会产生心理遗传和行为模仿,往往自遭其苦。还有一种人,恃其力而不知天高地厚。力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身体之力,一种势力之力。前者危害尚小,后者危害甚大,因为后者借助政治、经济甚至司法势力可以为非作歹,而在专制社会中又难于处理,多数只在势力消逝之后才会有所惩治,这是非常可怕的地方。但力之外更有有力的人,从天道的角度看,天道不仅好生,天道也好还,迟早有报应。而从社会的角度看,惩治恶人要靠天道,就是很可悲的事了。

第一四八则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

求学问,不外乎“心静”、“持敬”两个要点,教导别人,要先去掉“骄傲”、“懒惰”两个毛病。

【评析】

“主静”是周敦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他说:“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太极图说》)“静”是宇宙的本体,也是人的本性。“持敬”是朱子学说的重要理论,“敬”是“一心之主宰而万事之本根”(《四书或问》)。“敬”与诚、义、仁等哲学范畴共同构成了朱子的哲学体系。强调人要有敬畏之心,要能持守,要“收敛”,要保持一种“常惺惺”的敬畏心态。持敬学说是人生修养的必要之路,所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四书或问》)。这一则就是在理学基本范畴中建立起来的,但作者不是哲学家,甚至也不能算是学者,他只是一个践行者,因此他只是简单地提出“静”、“敬”作为治学的原则,他已经将哲学观念生活化了,在这里只是指治学要能静下来,不为外物所动,要对学问有敬畏的心态,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但为学并非单指学术,也指修身,二者在古代思想看来是一体的,即包含为人与为学两个方面。所以作者虽然说为学,其实也包括为人。从一般意义说,学做人,讲治学,要先去骄纵、怠惰气。这两种气质最能坏事,具体表现为自我放纵,不能管制身心,或怠惰浮躁,不能平心以求。这是为学之大忌。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